本文参考自阮前辈的两篇文章,喜欢阅读的同学,墙裂推荐:
(一) 五层网络模型 实体层:也是物理层、信号传播介质、如线缆。 链接层:以太网协议、MAC地址、子网广播。 网络层:IP协议、分配IP地址、确定子网络。 传输层:UDP协议/TCP协议、系统端口、应用端口。 应用层: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、数据内容。(二)数据包结构-标头、数据
(三)动态IP获取-DHCP协议、ARP协议
无论是动态IP,还是静态IP,都必须设置如下参数(忽略参数值)* 本机的IP地址:192.168.1.100* 子网掩码:255.255.255.0* 网关的IP地址:192.168.1.1* DNS的IP地址:8.8.8.8复制代码
其中:
本机IP和子网掩码进行AND运算得A,目标IP与子网掩码进行AND运算得B,若A=B,则在同一子网络,否则向上游网关转发; 网关的IP地址,结合它自己的子网掩码,可用于确定目标IP是否与此网关处于同一子网络; DNS的IP地址,用于将目标域名解析为IP地址。(四)域名解析-DNS协议